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3625|回复: 0

[转帖] 王维钧: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?呵呵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1-16 20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随着电视剧《武媚娘传奇》的热播,相关话题也层出不穷。无论是演员的颜值、拍摄的手法还是使用的道具,这都是一部制作宏大的良心巨制。但和“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”的目标距离还远。该剧虽然在细节考证上下了不少功夫,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历史错误,下面具体分析。
        1. 到底是徐姐姐还是徐妹妹?
        电视剧一开始就是贞观十一年,武如意与徐慧二人进宫,两人结为姐妹。武如意称徐慧为徐姐姐,徐慧称她为如意。
        但据史料记载,徐慧生于贞观元年,初进宫时才11岁,武则天当时14岁。所以,真要结为姐妹,也应该是“武姐姐”“徐妹妹”的称呼。剧中徐慧变身徐姐姐的原因,除了没有详细考证年龄外,还可能是编剧为了将武如意塑造成少不更事的形象,使后来姐妹反目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2. 太宗喜欢的是谁?
        历史上,太宗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武如意那样平方脸、宽前额的姑娘;他喜欢的是绰约风姿、皮肤细白的女人,要娇媚娱人,却不必练达。长孙皇后死后,徐慧便开始得宠,逐渐从五品才人升到二品充容,而武如意一直是不得宠的五品才人,十四年来和太宗皇帝就没有怎么接触,因此她才会将前程押在晋王李治身上。
        另外,电视剧开头有个放花灯的情节。徐慧的灯里有一首诗,是太宗年轻时所作;如意的花灯内什么都没有。近侍解释说是武如意无所求,这明显是主角光环开启。实际上,徐慧天生聪慧,八岁即可写文章,才华出众;武如意仅受过普通教育,对文学毫无兴致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3. 黥毒真的存在吗?
        剧中,郑婕妤中了一种漠北奇毒——黥毒,当场立毙,七窍流血。导演还特意让演员化了个七窍流血的模样。
        所谓“七窍流血”,最早出现在元代杂剧的描写中,是一种极度夸张地描绘中毒而死的手法。
        另外,剧中这种“漠北奇毒”毒性极强,对此的描述是中毒者立毙。但古代根本不存在那种“立毙”的毒药,那是现代毒药才有的效果。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毒药有:断肠草(毒死神农)、鹤顶红(砒霜)、乌头、牵机药(毒死南唐后主李煜所用的药)和见血封喉(箭毒木),毒性最强、见效最快的也要将近20分钟后才会发作,中毒者痛苦大约两小时后才会死亡。
        因此,古装剧里中毒立毙的情节几乎不可能,完全是因为编剧缺乏毒理知识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4. 唐代大朝会,三年一次?
        罗将军对武媚娘说:“这个大朝会是三年才举行一次的盛会,诸国使臣都会来朝拜。”
        错。
        按照唐代的朝会制度,朝会分为“常朝”与“大朝会”。所谓常朝,即日常定期举行朝见皇帝,奏请军国要务、处理行政事宜的活动,即所谓的“上朝”。常朝的定期不同,一般与皇帝的勤政与否息息相关。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每日都举行朝会,所谓夙兴夜寐;西汉宣帝亲政后,规定每隔五日一上朝视事,并将其作为定式,开启较为规范的朝会制度;贞观初年,太宗日日临朝,后改为三日一朝;高宗即位初期恢复日朝,随后长孙无忌等奏朝中无事,改为隔日一朝。
        而大朝会作为庆典礼仪又称为“朝贺礼”,是在每年的元正(元旦)、冬至(或冬至后一日)以及大庆之日(比如万寿节)三大节日(有段时间还包括夏至),亲临正殿接受文武百官、王公大臣、外国使臣朝贺的庆典大礼。
        因此,这样的大朝会是每年至少举办三次而非三年举办一次,大概是编剧参考相关资料的时候出错所致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5. 皇帝的着装简直是胡闹!
        剧组对唐初的女装服饰考据到底是花了很多功夫,很多服饰与头饰都有模有样。但是对男装的使用就纯粹胡闹了,典型的就是剧组拿皇帝陛下开涮。整部剧,太宗出场最多的造型是这样的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且不说皇帝头上那个冠是什么东西,单按照出场的次数,这套也应当算是常服。但是真正的天子常服是这样的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图片/@燕王WF
        皇帝平时游玩嬉戏穿这样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图片/@燕王WF

         
        其次,在大朝会那一集中,太宗朝见外国使臣,本应穿通天冠服的他,却穿成了这样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这一套常服来迎接外国使臣,这简直就跟国家首脑穿着牛仔裤会见外宾一样好嘛!难怪外国使臣有胆儿寻衅滋事。
        皇帝参加大朝会穿的服饰,应当是下图所示的通天冠服,并且还要配剑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图片/@燕王WF
        6. 孔明灯是干什么的?
       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:夜幕降临,太宗搂着武媚娘,说每年这几日都会让宫人在净初池畔升起天灯,以作祈福。
        且不说这个孔明灯是用来做什么的,这宫殿可是木质结构啊,万一有那么一两个孔明灯挂在宫殿上,那不就引起大火了?再说这孔明灯,从西汉时期出现到唐代,一直用于军事战争。它主要用于传达军事信息,以及探测风向和风速。所以对百姓而言,孔明灯根本不是祥和的象征,而是战事即将来临的预兆。而且孔明灯还有超度亡灵的作用,相传诸葛孔明最初就是在战后用孔明灯祭奠将士,它真正用于祈福那都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7. 武媚娘是读过《围城》的
        “这城墙里的人,穷其一生想要走出去;城墙外的人,拼了命也要闯进来。”武媚娘将骨灰撒在城墙上的时候说道。是不是很耳熟?这是化用了钱老在《围城》里那句话——“婚姻就像一座围城,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,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。”
        这段抄的还算高明,但是对金老的《鹿鼎记》就是乱抄一气了。徐慧受到太宗召见时,对太宗说道:“我只与陛下说了三十九句话,陛下倒是跟臣妾说了五十一句话。”这段取自《鹿鼎记》中胡逸之和韦小宝关于陈圆圆的对话——“这二十三年之中,跟她也只说过三十九句话。她倒向我说过五十五句。”要知道徐慧当时已经是三品的婕妤,深受太宗宠爱,这么长时间就和徐慧说了五十五句话,难道侍寝的时候都一言不发吗?你要说这句话安在武媚娘头上还靠谱,安在徐慧头上,简直是开玩笑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8. 真实的狮子骢事件。
        武媚娘为救小皇子,乘骑另一匹马后出发追上名驹狮子骢,然后并驾齐驱之时飞跃到狮子骢上,最后从不知何处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(后称刀)将狮子骢刺死。
        这武媚娘反应过来后如何跑去马场找到一匹马,并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上马出发,追上狮子骢,并且飞跃换马,我们先不说,就说当武媚娘用匕首刺破马喉咙时,马必然会条件反射地将马上之人甩下而不是向前飞奔。马虽然智商较低,也没编剧想的那么傻,分不清痛的是背还是屁股。
        而历史上的狮子骢是太宗养的一匹名驹,武则天曾经提出用“铁鞭、铁锤、匕首”来驯服。这吓坏了太宗,心中对武媚娘感到不适,武则天也并未驯过狮子骢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9. 华清宫
        武媚娘中箭受伤后,有个宫殿的场景特写,殿前大书“华清宫”三字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想必是剧组资金吃紧,直接用了《杨贵妃》剧组的场地来拍戏。华清宫,后来也称“华清池”,唐初时名汤泉宫,后改名温泉宫。直到唐玄宗时更名华清宫,因其在骊山,所以又称为骊山宫、绣岭宫。所以在太宗时,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华清宫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10. 栽赃也是个技术活
        剧中,贵妃娘娘栽赃武媚娘用的青铜小人,里面写有太宗的生辰八字。通过剧照,我们知道上面写的是“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丑时”。
        先不说生辰八字,最致命的在于开皇十八年已经明显写出了时间,不需要在前面加上隋文帝。这一画蛇添足的做法看似严谨,实则没有历史常识之人妄测前人之举动。
        另外,生辰八字即八个字,按照干支历记录其出生的年月日时辰,但是太宗皇帝出生的598年12月22日丑时,这是公历不是农历啊。就算是农历,那生辰八字也应该按照“戊午年乙丑月辛亥日乙丑时”写作“戊午乙丑辛亥乙丑”才对。
    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请支持独立网站,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:http://www.guancha.cn/WangWeiJun/2015_01_15_306350_s.shtml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虎纹猫家园

GMT+8, 2024-11-28 22:14 , Processed in 0.02743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